河池
廣西河池市政協:打造特色黨建品牌助推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太感謝黃叔叔,圓了我想購買優秀作文范例的夢想。”大化縣大化鎮縣仁良村韋慧悅小朋友激動地說。一個個小小的“微心愿”在委員的手中變成了現實,心愿雖小卻凝聚著政協黨員委員的關心與關注。這是廣西河池市政協打造黨建品牌,激活委員履職動力的生動實例。今年以來,河池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抓實理論武裝、強基固本、履職為民“三大工程”,不斷鑄牢信念之魂、強化組織之肌、促成利民之事,有力助推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擰緊思想“總開關”,增強向心力。常態化學習制度。建立健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通過黨組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會、主題黨課、集中培訓、專題研討等形式,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筑牢思想之魂。立體化讀書體系。定期開展“書香政協 香飄八桂”委員讀書實踐活動,建立“書香政協”書屋8間、“委員書吧”和“委員書柜”428個,組建讀書群58個,舉辦“黨建+讀書”交流活動70場次、“委員講堂”16期,政協委員300多人參加學習,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委員讀書體系。長效化研究機制。以政協理論研究會為主體,聯合黨校(行政學院)、社科聯、高等院校等力量,每年精選主題,組織專家學者對黨建經驗進行理論總結和提升,打造“黨建+研學”新模式。推出黨建主題論文60多篇,以理論研究引領黨建創新。
鑄牢黨建“責任鏈”,增強帶動力。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閉環銜接、上下聯動的網格化工作格局。“雙軌”并行體系。建立“市政協黨組——機關黨組——市政協黨總支——機關黨支部——專委會黨小組”和“縣(區)政協黨組——辦公室黨組——機關黨支部——鄉鎮聯絡站(社區)黨小組”的“雙軌”并行黨建組織體系。“雙聯”引領制度。出臺《中共政協河池市委員會黨組成員聯系專門委員會、中共黨員委員聯系非中共委員制度(試行)》,實行“雙聯”制度,聚焦專題調研和協商議政,推動“雙向發力”。“雙重”覆蓋帶動。按照“六有”標準,推進鄉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站規范化建設,將其定位為縣級政協派出機構,在縣(區)政協指導、鄉鎮黨委領導“雙重”帶動下開展工作。全市139個鄉鎮(街道)均建立政協聯絡站,同步建立功能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對827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2074名政協委員全覆蓋。
架起黨群“連心橋”,增強服務力。以“黨建引領、先鋒行動、委員履職”為主線,架起“黨群連心橋”,做到人民群眾在哪里,委員履職就跟進到哪里,推進政協工作向群眾延伸。助推鄉村振興。開展“聯站到家進室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委員行”活動,發揮黨員委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廣大委員為鄉村振興建功立業。組織市縣政協各界別聯系139個鄉鎮(街道),引進項目234項,捐資捐物4200多萬元,提交提案2257件、社情民意信息1654條。助力基層治理。在鄉村和社區搭建592個協商議事室,安排700多名委員擔任議事室指導員,召開協商議事會900多次,化解矛盾糾紛362起,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300多個;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立界別委員工作室38個;推薦355名委員擔任政法部門特約監督員,開展“百名委員助力平安河池建設”活動。促進民生改善。開展“引企入河 委員行動”,引進重大項目52個,通過聯系服務,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引導委員企業開發公益性崗位1.2萬個,安置脫貧戶勞動力5000多人就業??陉惡Q?黃河